人工智能,也就是AI,可以说是2025年最重要的话题,让人感觉就是2013年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这种冲击,在我看来,在AI+的领域里面,对现有行业的改造,会产生非常大的化学反应。
第一、AI+金融。昨天在分析银行股的时候,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,那就是人均净利润。江苏银行以156亿(2024年度预估)夺魁跟第二名的上海银行,整整高出30万,有一点点吊打行业的味道。这个提法,居然问倒了DEEPSEEK,很显然现有的材料里面,根本就没有人有这种提法。那为同样的银行业,人均的净利润差别如此之大,我觉得其中重要的原因,就是AI对降本增效的效果了。另外、作为特别标准化的券商传统业务,其实也是最最受益人工智能的。而保险行业,更不必说了,一旦有巨量的客户沉淀,后续的维护成本大大降低。
第二、AI+医药。这个问题,前几天我就问了DEEPSEEK,给了我非常满意的答案,确实在整个医药行业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,几乎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改造。无论是研发、制造、还是销售环节,都有很大的帮助,降本增效非常明显。另外这么好的应用,对于处于垄断地位的龙头企业,以及细分行业的优等生,都是非常好的。经历过集采利空打击的医药行业,估值修复的速度有望大大提升。
第三、泛AI概念。对于以上两个大行业来说,在大概率非常低估的情况下,如果还能叠加催化剂的辅助,那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。不过看到如火如荼的AI概念的操作,其实我是最喜欢,也是最拥抱大科技的。毕竟在资本市场上来说,短线的疯狂操作,对于我来说,最大的利好就是券商,全A的成交量上去了,券商股作为卖铲人,那就稳稳的笑纳就好了。
总的来说,在AI浪潮的大背景之下,做一些冷思考,还是非常有用的。每个人的能力圈都非常有限,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,尤为重要。而我作为一个几乎是厌恶风险的投资,拿着82年的雪碧,走着踢踏舞的步伐,安稳的享受冬日阳光,真的挺美的。至于参与当前的大科技炒作,我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mple。都有这么多的好处了,还要啥自行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