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2025年,我的江苏银行已经持仓满六年了。不过在银行板块的持仓,除了它,还陆续买过好几家银行,甚至包括行业指数基金。从仓位的角度来看,都无法跟江苏银行、平安银行想提并论,但从买入的时间来看,上海银行跟江苏银行,都算是老资格了,关键一点就是当初买入的价格差不多,只是过去三四年的走势,却是迥异,有趣的是,最近股价又出现了差不多的情况,算是殊途同归。不得不说,在投资的路上,我还是多了很多思考。接下来,我来回味一下,供大家参考。
先来回忆下,两家银行的基本面情况。
从2022年到2025年,江苏银行和上海银行股价并非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,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,以下是具体分析:
2022年江苏银行:业绩超预期,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显著,资产质量优化,不良率降低,拨备覆盖率提高,这为其股价提供了有力支撑,全年股价整体上涨。而上海银行:业绩增速不佳,营收出现负增长,投资者信心不足,股价全年处于下跌态势。
2023年上海银行基本面数据有点拉胯,股价有一定波动,整体处于调整阶段。江苏银行则在这一年继续保持稳健发展,业绩持续增长,对股价形成积极影响,不过没有出现与上海银行股价你追我赶的明显态势。
2024到2025年江苏银行:2024年年初至2025年1月,股价涨幅达59.16%,其股价处于上升通道,这与银行自身的业务拓展、业绩表现以及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预期有关。上海银行:2024年年初至2025年1月,股价涨幅达76.48%,上涨幅度超过江苏银行。这可能是因为上海银行在业务转型、风险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,或者是市场对其前期低估的一种价值回归,也可能是受到宏观经济环境、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。
说完基本面跟股价的表现,再来说说行业背景对个股的影响。这两家银行股价在2022 - 2025年你追我赶。股价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,包括业绩表现、业务结构与发展战略、市场环境与投资者情绪、宏观经济与行业政策等。在不同时期,这些因素对两家银行的影响程度不同,导致股价出现不同的走势。
在众多的原因里面,我觉得整个银行业面临估值重估,才是行业里面的优等生、中等生,都能有上佳的表现。这让我想起了段子,一个送外卖的大哥,在听到专家说吃泡面,对健康不好。他愤愤的说,吃饱是最重要的,还跟我说健康。虽然听起来并不是十分应景的比喻,但在刚需面前,其他的东西都比较苍白了。在投资里面,完全可以理解成,在超级低估的破产价,叠加令人发指的高股息面前,超级低估的资产价格,已经足够有吸引力了。其实基本面的优劣,暂时看起来已经不是很重要了。好比是久旱逢甘雨,雨下了再说,说白一点,反正怎么涨,都是不过分的。这或许也解释了,牛市初期,市场经常会出现类似普涨的情况,其实跟基本面并不是完全正相关,道理是一样的。只因为大部分都是太低估了,人人思涨。
最后、展望未来,我觉得基本面的优势,会让绩优低估的上市公司,成长为长坡厚雪,走出独立走势。虽然在罕见的历史机遇面前,我用价值的标尺,觉得超级低估就买一点,但事实上来说,等行业整体估值提升之后,个股分化也会随之出现。而未来的空间,我觉得更多的是需要强劲的基本面支持,这也是我一般在行业投资的时候,要么选择绩优蓝筹,要么选择绩优成长,或者干脆就是蓝筹加成长,以期待跑赢行业指数基金。其实主要还是考虑安全边际。在我看来,股市里面,除了赚到明显低估的钱,还要为将来价值成长带来的低估优势,转换的钱。因为这种类似戴维斯双击的结果,才是抓到五倍股,甚至十倍股的不二选择。
总的来说,通过对这两家欢喜冤家的走势,不得不说,推动行业估值修复,是首要的原因,其次才是基本面带来的估值修复,最后展望未来的时候,基本面更加稳健的公司,应该能获得更大的涨幅,以及更好的安全边际。我甚至于可以做一个预测,我觉得江苏银行,最终受益基本面的强劲,应该还是会大大跑赢上海银行。但在估值修复阶段,多一个可转债转股的因子,或许上海银行有更大的动力。至于到底谁优谁劣,无论是股价还是基本面,我相信吃瓜群众,还是有判断力的。
|